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品牌越来越关注,品牌已逐渐成为市场经济下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强有力工具。
一方面,上游产能增加,先进产能加速入市,新核准煤矿投运数量快速增加,前期因安全检查、环保检查停产的煤炭产能也将在10月下旬集中释放。产能增加,需求减少,煤炭供需形势发生明显变化。
在此背景下,市场分析预计,煤炭价格将进一步下降,10月下旬煤价将回落至合理区间。进入10月份以来,煤炭供需形势发生明显变化。10月18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583元/吨,环比下降2元/吨,延续下跌走势,跌幅有所扩大。另一方面,下游需求减弱,大型电厂提前补充库存基本完成,天气转凉后电力需求明显下降,秋季多雨又力促水电等清洁能源发力明显增强另一方面,下游需求减弱,大型电厂提前补充库存基本完成,天气转凉后电力需求明显下降,秋季多雨又力促水电等清洁能源发力明显增强。
10月18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583元/吨,环比下降2元/吨,延续下跌走势,跌幅有所扩大。一方面,上游产能增加,先进产能加速入市,新核准煤矿投运数量快速增加,前期因安全检查、环保检查停产的煤炭产能也将在10月下旬集中释放。三是产业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外部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5年间,煤炭行业共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0项、国家技术发明奖3项,其中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关键技术及装备和煤制油品/烯烃大型现代煤化工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两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探索转型升级发展新思路新路径新模式十三五及今后较长一个时期,是我国推动能源革命的攻坚期,也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支撑,煤炭产业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支柱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在此进程中,一些煤炭资源科学开发利用的基础理论仍有待突破,一些关键技术问题急需攻关解决,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相比,绝大多数企业管理机制亟待创新,高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不足,非煤产业规模大效益低,杠杆率居高不下与转型升级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矛盾突出。
持续推进科教兴煤、人才强煤战略,在现有的高等教育、学历教育、专业学习、岗位培训和技师、技能大师、大师工作室等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培养一批视野宽、懂经营、善管理的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一批现代煤化工、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行业紧缺的工程技术类人才,重点培养一批理念先进、技术功底深厚、能现场操作的专业化+技能型复合型人才。以国办发〔2012〕57号文件为标志,我国煤炭市场化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全国煤炭市场交易体系、企业社会诚信体系逐渐健全完善,建立了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的市场化定价机制,为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提供了机制保障。
从面临的挑战看,一是落实能源革命要求和应对新一轮技术革命认识有差距、工作不到位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支撑,煤炭产业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支柱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系统总结山东兖矿集团、江西中鼎国际、神华集团、开滦集团、中煤能源集团等大型煤炭企业国际化发展取得的经验,统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神华集团建设运营印尼南苏电厂,在美国、老挝、蒙古等国家培育煤电及新能源市场,向俄罗斯、波兰、印尼等国家输出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新技术新产品。
据统计,2005年~2016年全国煤炭采选业累计投资4.09万亿元,形成了全国煤炭产能过剩态势。在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将不断涌现,生产、消费、运输与交付体系将被重塑。四是煤炭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上下游产业互利共赢发展机制基本形成。三是推动转型升级仍面临人才、技术和资金等制约。
5年来,煤炭行业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组织召开全国第八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印发《关于煤炭工业十三五科技发展的指导意见》。5年间,煤炭行业共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0项、国家技术发明奖3项,其中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关键技术及装备和煤制油品/烯烃大型现代煤化工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两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据相关数据,煤炭占我国已探明化石能源资源储量的97%,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以及煤炭资源获取的可靠性、价格的低廉性、利用的可洁净性,决定了在今后较长时期内,煤炭仍然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基石,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战略方针和以煤炭为主体的一次能源格局不会改变。加快煤矿巷道高效快速掘进与支护技术及装备、千万吨级煤炭综采成套装备研发,以智能化、信息化为核心,提高煤机装备数字化控制、自动化生产和远程操作能力,提升我国煤炭智能化开采水平。
14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原煤产量占全国的94%左右。煤炭直接液化、煤炭间接液化、煤制烯烃、煤气化、煤制乙二醇等一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煤化工关键技术攻关和装备研制取得突破,神华百万吨级煤炭直接液化示范工程长周期平稳运行,兖矿百万吨级煤炭间接液化项目达产,神华宁煤400万吨/年煤制油示范项目投产运行,神华包头60万吨/年、中煤榆林60万吨/年、陕煤化渭南66万吨/年煤制烯烃等现代煤化工项目相继投入工业化生产。兖煤集团获准收购力拓公司位于新南威尔士州猎人谷的煤矿、铁路和港口资产。煤炭行业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政策措施,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推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煤炭安全绿色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低碳集约化利用为主攻方向,围绕理念创新、模式转变、动力转换,深入研究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探索思路、方法和途径,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煤炭行业发展模式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实现煤炭由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发展。组织编制发布了结构调整、科技发展、洗选加工和煤化工等14个煤炭工业十三五专项指导意见,提出了相关领域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5年来,按照《中国制造2025》战略要求,我国煤机装备制造实现了由引进、仿制到自主研发的转变,形成了门类齐全、配套完善、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群化协调发展的煤机装备制造产业体系,三机一架和电液控制系统实现了国产化,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成套装备、年产千万吨级智能化综采成套装备、年产2000万吨级大型露天矿成套装备、重介旋流器、复合式干法分选机等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我国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千差万别,生产力水平极不均衡。三是产业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外部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重点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煤炭资源、法律法规、煤炭产业政策、国际贸易政策和文化风俗研究,为企业开展资源开发、产能合作等提供服务。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推动了煤炭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跃升。
5年来,煤炭行业围绕每年7亿吨散煤清洁利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成效。(五)绿色发展从理念到实践,成效显著。
深入研究煤炭去产能关闭煤矿职工安置、资产和债务处置政策,研究扩大奖补资金使用范围,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增加职工转岗就业比重。煤炭行业转型升级是技术升级、管理升级、产业发展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的复杂系统工程。从发展机遇看,一是煤炭作为我国一次能源主体的地位和作用不会改变。加大高端人才和行业发展急需人才的引进力度,打造高水平创新团队,形成行业人才高地,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人力资源保障。
以煤矿保水开采、充填开采为主的绿色开采技术得到普遍推广,矿井水、煤矸石资源化利用与达标排放率逐年提升,煤矸石综合利用率、土地复垦率分别达到64.2%和48%,分别比2012年提高1.7个和6个百分点。(一)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
(六)创新人才发展理念,为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在党和政府关心重视和支持下,以国发〔2016〕7号文件为基础,以推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脱困发展为主线,去产能奖补资金、职工安置、企业兼并重组、资产债务处置、财税金融支持、产能置换等政策措施不断完善,为煤炭行业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现代煤化工实现了从示范到产业化发展。以国办发〔2012〕57号文件为标志,我国煤炭市场化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全国煤炭市场交易体系、企业社会诚信体系逐渐健全完善,建立了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的市场化定价机制,为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提供了机制保障。
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建立了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市场价格处于合理区间,企业效益明显好转。从面临的挑战看,一是落实能源革命要求和应对新一轮技术革命认识有差距、工作不到位。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以神华集团、浙能集团为代表的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改造示范工程取得成功,改造后电厂烟尘浓度达到2.78mg/m3左右、SO2浓度23mg/m3左右、NOX浓度31mg/m3左右,均低于天然气电厂的排放标准。站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战略高度,深入推进现代煤化工示范工程建设,组织关键技术攻关,加强原料煤与气化炉的适应性研究,推动系统工艺优化集成。
(二)技术升级有示范、有成果。(六)煤机装备制造水平提升,关键部件有突破。
(四)把握现代煤化工发展方向,深入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原料与燃料并重转变。(二)健全完善政策体系,坚定不移推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强煤炭资源综合开发、煤矿重大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煤炭高效转化与清洁利用等基础理论研究。兖矿集团在澳大利亚运营9座生产煤矿,年产量4000多万吨,拥有纽卡斯尔港27%股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